武大图书馆骚扰案,法院有了定论。
不存在骚扰,那只是湿疹难耐所以在挠痒。
声称被骚扰的杨某媛,还是很嚣张。
也许正是因为杨某媛这样的人存在,所以才被资本误会,“全女”经济有市场。
泡沫散去,不过是一场虚幻的“全女狂欢”。
上海静安区一家名为“Her Space”的全女酒吧,开业仅13天便匆匆关闭。
大门贴上封条时,酒架上粉红香槟的泡沫还未消散。
同一时期,深圳一家女性主义书店“Half Bookstore”在坚持198天后黯然离场,日均售书不足6本。
北京“她的山”全女徒步俱乐部因领队迷路,导致50名女性成员在大雨滂沱中困守荒山近6小时,险酿惨剧。
从2024年初到2025年春夏,打着“全女性员工服务全女性客户”旗号的健身房、酒吧、民宿、书店甚至电工班,如泡沫般涌现又迅速破裂。
这场曾被资本热捧为“万亿蓝海”的全女经济,正迎来首轮倒闭潮。
全女经济的崛起并非偶然。
有相关人士早年通过消费大数据得出的结论至今被反复引用:消费力排序中,少女>儿童>少妇>老人>狗>男人。
这赤裸裸地揭示了商业市场的残酷真相——女性才是消费主力军。
与此同时,社会现实为全女经济提供了土壤。
健身房内,46.6%的女性曾收到男性对其外表的评论,71.9%遭遇过骚扰,地铁上频发的“偷拍争议”加剧了公共空间的性别焦虑。
女性对安全空间的渴求催生了新商业模式:
长沙全女民宿配备卸妆油和暖宫贴,承诺“无需担忧陌生人敲门”;
北京Kershoo元气岛健身房推出生理期冻结月卡服务;
深圳Half Bookstore专售女性作者著作,打造主题共读会。
资本闻风而动。
粉色哑铃、无男性酒吧、女子装修队……“全女”标签迅速席卷北上广深。
哈佛全女书店在社交平台引爆流量,全女酒吧成网红打卡地,甚至有人预言将诞生“女版马云”。
女性年支配消费近10万亿的“她经济”数据,更让投资者坚信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但是当情怀撞上商业逻辑,幻灭来得猝不及防。
全女模式主动屏蔽了50%的消费群体,收入天花板触手可及。
为覆盖成本,商家将价格推向畸形高位:
西南某全女健身房私教课标价800元/节,比传统健身房高出60%;
女子品牌BeauFit五年涨价50%,创始人直言“只服务高端客群”。
更讽刺的是南通全女酒吧,一杯糖水兑酒精的“特调”敢卖168元。
而消费者发现“所谓安全空间里,男性摄影师仍在暗处架着长焦镜头”。
北京“她的山”徒步俱乐部为追求“纯粹女性体验”,拒绝聘用男向导。
结果四位女领队无人提前踩点,连基础头灯都未配备。
当50人团队在暴雨中迷路时,领队竟以“女性心理压力大”推卸责任。
同样荒诞的还有某全女游戏工作室,员工被要求“用汽车引擎理解游戏引擎”,最终因技术漏洞百出而解散。
长沙全女酒店以“义工”名义招募无薪劳动力,被曝光后遭全网嘲讽。
某全女租房中介表面承诺“纯女性社区”,私下却向男性租客兜售住户信息。
更有多家全女健身房被曝雇佣男性教练,粉色器械区哑铃最重仅5公斤,连水瓶都拧不开的女性根本练不了力量。
当“安全承诺”沦为谎言,溃败成为必然。
全女经济的溃败,暴露了其基因缺陷。
女子电工班喊着“工具不是男人玩具”的口号,却教不会学员换保险丝;
全女酒吧用“sperm特调”“orgasm”等酒名博眼球,灯牌挂着“hey, bitch”标语。
物化女性的营销与女性主义初心背道而驰。
当消费者发现“无男性凝视”的代价是缩水的服务和翻倍的价格,信任瞬间瓦解。
试图用性别隔离解决安全问题,本质是商业逻辑的自我阉割。
《中国女性汽车消费趋势报告(2024)》揭示真相:女性购车最关注安全性能、空间大小和动力操作,而非“粉色方向盘”。
同样,健身女性需要的是专业课程和适配器械,不是粉刷墙面的“安全屋”。
上海某全女酒吧员工爆料:“8个女生拉出几十个微信群,派系斗争比宫斗剧还精彩。”
免费打工、灰色收入、集体离职成为行业常态。
更魔幻的是,当男性被排除后,女性内部竟重现压榨链:老板让员工“用爱发电”,员工对顾客收割智商税。
全女空间非但未能成为理想国,反而放大了人性弱点。
在这场倒闭潮中,有一些转型者已悄然行动。
佛山“半兽人俱乐部”取消性别门槛,保留女性力量训练特色课,开发符合女性生理结构的深蹲架。
某全女酒吧转型艺术空间,联合女性创作者举办摄影展;
强记女工装修队用贴瓷砖的平整度说话,而非强调“全女”标签。
事实证明,性别标签救不了专业缺失,情绪营销敌不过性价比。
4亿女性撑起的从来不是粉色乌托邦,而是对安全、尊重与品质的真实渴求。
那些存活下来的“女性友好”空间,正在证明一件事:
当健身房器械适配不同身高,当酒吧调酒师懂得调配低醇饮品,当汽车安全带为孕妇优化设计,性别平等才真正落地生根。
毕竟商业的本质,终要回到“人”本身。
参考资料
1. 微信公众号:《全女经济大溃败:一场4亿女性撑起的商业幻想,为何半年就破灭?》
2. 小红书@小鱼游游:《第一批“全女经济”迎来倒闭潮,什么是全女经济?》
3. 今日头条:《第一批“全女经济”为何迎来倒闭潮?》
4. 财经专栏:《第一批“全女”经济迎来倒闭潮》
5. 网易新闻:《全女经济:是女性乌托邦,还是商业泡沫?》
6. 今日头条:《全女经济崩盘的背后:谁是罪魁祸首?》
7. 公众号“画虎岚”:《【经济】全女经济的路,注定是走不下去的》
8. 浙江省时尚产业联合会:《“全女经济”,是主义还是生意?》
(小可 老A)
Powered by 重庆时时app下载手机版苹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